一、企業基本情況
湖北文化產業發展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湖北文投”)是湖北省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投融資平臺,2018年12月注冊成立,由湖北省國有文化資產監督管理領導小組辦公室聯合湖北日報傳媒集團、長江出版集團、長江出版傳媒股份公司、湖北廣電網絡公司等合資設立,是湖北省實施“文化強省”戰略的重要市場平臺。主要從事文化產業項目和與文化產業相關的重大項目的投融資業務,在文化金融服務、文化內容生產創作、文化產業園區運營管理、文化旅游康養娛樂、文化科技制造等五大板塊開展業務。
二、履行社會責任情況
(一)突出政治引領,扎實推進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
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落實“思想引領、學習在先”機制,緊抓黨委中心組學習和支部主題黨日活動,2021年集中學習26次,專題研討2次,2022年上半年集中學習10次。深入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公司黨委成員每人領辦3-4件實事,推動解決群眾身邊“急難愁盼”問題,落實黨員“雙報到”要求,組織黨員參加公司對口社區值班值守、義務植樹等活動,向社區捐贈《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決議>學習輔導百問》等學習書籍400本,所有黨員同時在所居住社區開展黨員志愿活動。控股子公司創新谷公司發揮產業園區示范引領作用,成立創谷聯合黨委,探索國企黨建帶民企黨建新模式,夯實“兩新”黨建示范基地,被武漢市委組織部授予“武漢市五星級基層黨組織”。
(二)加強黨風廉政建設,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延展
落實公司黨委下發的《關于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要求抓好公司當前紀檢監察工作的意見》,建立責任體系,明確責任清單,簽訂目標責任書;嚴格執行省國資國企改革紀律,加強資金資產監管,開展薪酬福利津補貼專項檢查,從嚴控制人員調配,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不受損失,確保改革穩定有序;繼續推進清廉文投建設,實行廉政風險清單化管理,建立完善投資風險管控制度,規范完善審批流程;建立經濟責任審計制度,對獨立運營實體的主要負責人調整實行離任審計;加強意識形態的管控,清理規范公司各微信公眾號,明確微信群管理責任,繼續實行項目經濟效益評估與意識形態研判同步審核,確保文化企業的正確導向。
(三)堅持社會效益優先、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進一步擴大湖北的知名度與影響力
公司始終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
一是精心籌辦“深圳文博會”湖北館和“湖北禮品”評選展示活動。2021年先后承辦深圳文博會湖北館布展和招商系列活動,邀請全省各市州70余家參展商參展,展品達5000余件,招商簽約金額、展品數量與往屆相比均有較大突破。承辦了首屆“湖北禮品”評選展示活動,征集人氣及創意禮品1215件,最終評選的十大人氣禮品、十大創意禮品和28件入選禮品榜單在中國(武漢)文化旅游博覽會現場發布,極大豐富了我省文旅產品內容,推動文旅消費提質增效。省委常委、宣傳部長許正中同志專門對此批示:“工作有成效,影響非常大”。協調引進、參與主辦了武漢園博園“國慶敦煌藝術精品展”,為國慶游園旅客呈現了精彩的節日“盛宴”。
二是健全考核機制,確保“雙效統一”。與子公司簽訂綜合管理目標責任書,從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兩部分制定公司各級子公司年度經營業績考核目標值,確保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豐收。
(四)立足文化產業,堅持正確投向,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
一是支持文化內容的創作與生產。已投資5部影視劇,其中電視劇《功勛》在四家省級衛視、三家頭部互聯網平臺同步播出,電視劇《霞光》在央視8套影視劇頻道黃金時段播出,均受到觀眾熱評,反響熱烈;《功勛》有望獲得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進一步擴大了湖北和湖北文化的知名度與影響力。
二是將發起組建湖北省文化科技產業投資母基金。采取省市企聯動方式共同組建華中地區首支文化科技產業投資母基金,規模20億,首期出資5億元,重點投向文化產業新業態、文化數字化平臺、文化數字化裝備、文化創意設計服務等文化科技領域。
三是推進影視業供應鏈金融業務落地湖北。與國內影視發行龍頭企業貓眼娛樂開展合作,歷經多輪次溝通談判,將推動貓眼娛樂金融業務落地湖北,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贏。
四是推動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依托省級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采用文旅融合方式,開發運營文旅城項目。以鄉村文旅康養為重點內容,打造鄉村振興的湖鄉美特色文化振興示范項目。
五是加強文化產業園區的建設與運營。創新谷產業園公司引進經開區文化館、博物館、圖書館及檔案館,建設經開區新文明實踐中心,盤活閑置資產。投資建設了超20000㎡的全省首個文化科技產業孵化器,簽入孵協議的公司已有37家。
六是整合文創資源,推動文物、非遺產品的活化和市場化運營。參股組建了薈文科技公司,與省文物事業發展中心合作,網絡省內各大博物館,開發館藏文創產品;將開發建設荊州非遺小鎮,培養非遺傳承人才,開發大楚漆器工藝,建設非遺體驗、開發綜合體。
三、社會關注問題的回應處置情況
一是主動擔當作為,多措并舉助力疫情防控。積極支援全省抗疫。2020年疫情期間,在醫院床位最緊張時,公司多次與武漢經開區政府聯系,申請將創新谷產業園管理的閑置房產及美術館作為方艙醫院;向入駐園區內企業捐贈口罩2萬只;公司和公司干部員工共向全省抗疫捐款捐物5萬余元。為入駐企業紓困解難。體現國企責任擔當,公司在第一時間與承租創新谷園區的小微企業聯系,幫助解決企業復工復產難題。
二是聚焦“急難愁盼”,深入推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領導干部帶頭垂范,公司黨委成員每人領辦3-4件實事,推動解決群眾身邊“急難愁盼”問題,2022年上半年積極開展領導干部下基層活動,在營商環境、人才建設等方面逐項梳理問題,積極督辦解決。
四、存在的不足和改進措施
一是對標行業先進,公司在資產規模、行業影響力等方面還存在不小差距。公司將積極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對省屬國資國企改革的部署,聚焦主責主業,進一步明確公司功能定位,整合重組相關資源,推動公司集團化改革、專業化運營,不斷壯大平臺實力,更好地發揮對文化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孵化、引領作用,更好地扶持中小微文化企業發展。
二是法人治理結構不健全,尚不能完全適應現代企業制度要求。待相關企業出資和國資國企改革完成后,公司將積極尋求上級部門協調配齊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理層人員。制定三會一層議事和工作規則,同時督促指導子公司規范和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健全公司職能機構設置,加強黨群工作力量,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強化意識形態把控,不斷提升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完善紀檢監察工作機構設置,強化內部監督力度,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氛圍,培育積極向上的企業文化。
三是人才儲備不足,缺乏復合型和專業型領軍人才。公司組建時間不長,人才緊缺,尤其是投融資、會展等專業人才匱乏。根據改革發展情況,通過內部選聘、公開競聘、社會招聘等多種方式廣招才智,逐步優化調整人員布局,為文化產業的壯大發展儲備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