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湖北省委宣傳部主辦,湖北文化產業發展投資有限公司承辦的2025湖北文化產業投資人大會,5月13日在武漢舉行。大會以“文化賦能 投資未來”為主題,49個文化產業項目集中簽約,總投資規模突破245.2億元。“文化+科技”“傳統+時尚”,湖北全速競逐千億級產業賽道,助力整體提升支點建設文化影響力。
湖北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琚朝暉在會上表示,湖北正在實施文化創新戰略,全省文旅產業面臨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各地和相關部門要全力拓展文化產業發展新路徑,建強產業鏈、優化供應鏈、提升價值鏈,不斷提升文化產業競爭力。要全力提升企業服務新水平,及時協調解決文化企業發展和文化項目建設遇到的困難,為文化企業提供一流服務保障。要積極探索“人文經濟學”湖北實踐路徑,全力激發文化市場新活力,為支點建設注入更多文化力量。
近年來,湖北文化產業發展成效顯著。2024年,湖北全省規模以上文化及相關產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5273億元,同比增長9.9%。營收增速延續2024年三季度以來高于全國的態勢,比全國高3.9個百分點,比中部地區高2.8個百分點。
作為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點,湖北將文化創新戰略納入“七大戰略”核心布局,明確提出到2027年全省規模以上文化企業營收突破6000億元的發展目標。通過深化“文化+金融”創新模式,構建起覆蓋文旅融合、數字創意、科技創新等領域的現代文化產業體系,為中部崛起注入文化動能。
本次大會上,49個湖北省文化產業招商重點項目集中簽約,總投資額達245.2億元,覆蓋數字文旅、文化科技、非遺傳承、紅色教育等多個領域。包括長江視聽微短劇產業基地二期、七星湖“產、研、學、旅”綜合體、石家河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洪湖紅色水鄉旅游目的地等,為湖北文化產業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依托科教資源優勢,武漢吸引大批青年投身直播、VR等文化科技領域投資。在荊州石首,“九隊湖畔”項目用1元通票串聯85處文化景點,打造楚文化沉浸式體驗長廊。荊門京山投資2億元建設華中最大口徑天文望遠鏡項目,塑造“科普+文旅”融合新地標。
文化科技創新成果推介環節,5項代表性成果集中亮相,涵蓋大模型、AI音樂社交、數字文旅等前沿領域。包括全棧技術國產化的“根原創”大模型——傳神語聯任度大模型,AI音色克隆與社交功能融合、下載量近千萬的“給麥”音樂智能合成APP,聚焦游戲垂直領域AI賦能的多比特靈犀大模型,360度沉浸式文物互動體驗的《穿越青銅紀》VR項目。




辛亥革命博物院推出的國內首個3A戰爭類XR沉浸式大空間項目《穿越·漢陽兵工廠》,以1938年漢陽兵工廠暫時撤離武漢為歷史背景,綜合運用MR空間定位、VR虛擬現實、動作捕捉等前沿的跨界技術,搭建360度立體虛擬戰場實景,充分展現湖北在文化科技融合領域的創新實力。

金融活水精準滴灌
針對文化企業輕資產、融資難的痛點,湖北推出全國首個文化科技專屬信貸產品“荊楚文易貸”。該產品由湖北省征信有限公司聯合深圳前海微眾銀行打造,具有“線上申請、實時審批、純信用、額度循環”等特點,最高額度1000萬元,借款期限24個月,支持湖北文化企業靈活融資。活動現場,300億元專項授信額度正式啟動,標志著湖北構建起覆蓋文化企業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務體系。

政策創新催化發展勢能,湖北文化產業交出高質量發展答卷。2024年全省規上文化企業營收達5273億元,同比增長9.9%。營收增速延續2024年三季度以來高于全國的態勢,領先幅度擴大至3.9個百分點,比中部地區高2.8個百分點。湖北文化產業結構正加速優化,數字內容、創意設計等新興領域貢獻率持續提升。
站在GDP突破6萬億的新起點,湖北正處于文化產業規模擴張向質量提升的關鍵階段,為加速推進文化創新戰略落地,湖北將重點培育數字出版、智慧光影、數字創意、智能穿戴、游戲動漫等優勢產業集群。通過搭建產學研用協同創新平臺,形成覆蓋內容創作、技術研發、產業應用的完整生態鏈,朝著打造中部文化強省的目標穩步邁進。

